導讀:日前,Google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關掉了Amazon旗下新款智能音箱Echo Show的Youtube視頻入口。
昨天發生了一件大事,事件的主角是Google和Amazon兩家科技巨頭,事件的內容是Google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關掉了Amazon旗下新款智能音箱Echo Show的Youtube視頻入口。Echo Show的用戶表示,他們在事先沒有收到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就無法在該產品上使用Youtube了。
看完上麵的消息你可能會問,隻是關掉一個視頻入口,對一款智能音箱能有多大影響?那麽我想說的是,失去了全球最大視頻平台Youtube的內容支持,Echo Show遭受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Google突然黑的這一刀,甚至足以幹掉Echo Show這款產品。
作為Echo的全新升級版,Echo Show身上最大的亮點就是其自帶一個7英寸高清觸控顯示屏。而在內容方麵,Amazon此前也與Google達成授權協議,允許Echo Show用戶直接在該產品上使用Youtube。而對於本次封殺的原因,Googl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Amazon在Echo Show上使用YouTube的方式違反了該服務的ToS(服務類型),破壞了用戶體驗,Google隨即對其采取了封殺。
目前雙方正在進行新一輪談判,當然最著急的(損失最大的)自然是Amazon了。你現在應該可以發現,智能音箱如果突然沒有了內容支持,它和一台普通桌麵音箱就沒有多大區別,對很多用戶也就沒有了吸引力。然而這對於產品和廠家來說,都將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對第三方平台的過度依賴 其實通過Echo Show遭封殺這件事,足以反映出目前智能音箱產品對第三方內容平台過度依賴的問題。科技巨頭Amazon亦如此,更何況許多小科技公司和傳統音頻硬件廠商,麵對突然被關閉的內容入口,恐怕一時間更是束手無策。
要知道,無論是Echo Show還是Google Home,這些智能音箱的核心都不是音箱,而是智能(當然還有其所提供給用戶的內容服務)。所以我想說的是,智能音箱並不適合傳統科技公司、硬件公司以及初創公司去做,它其實更適合平台公司來做(Google、阿裏巴巴、百度)。因為智能音箱背後需要有海量的數據支撐,需要很多百萬年薪的技術工程師,需要深度學習的智能算法,需要不停地迭代。而這些條件也隻有平台公司才有實力具備。
縱觀當前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除了阿裏巴巴旗下的“天貓精靈”(此處絕對不是打廣告)擁有自家內容服務平台(優酷/土豆、蝦米音樂、新浪微博等),同時還掌握著大量數據和算法,可以主動推送你喜歡的內容。相比之下,其他智能音箱絕大部分都隻能依賴於第三方平台。而這樣一來也就為產品的內容服務埋下了隱患(類似Google突然封殺Echo Show事件),一旦失去第三方平台內容支持,產品的價值將大打折扣,用戶粘性也會大幅降低(甚至會產生被廠家欺騙的心理)。然而就算是Amazon這樣的巨頭都要被第三方平台牽著鼻子走,國內智能音箱廠商又如何確保給用戶提供長久可靠的內容服務呢?
一場關於人工智能的“大躍進” 自從Amazon Echo大獲成功,自從智能音箱2014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以及麵對媒體的蜂擁報導,國內科技、音頻硬件廠商就一窩蜂的都去做智能音箱,目的隻為了搶占市場。然而真正能把智能算法、操作、內容服務和音質做好的又有幾款產品呢?或者說經過了兩年多的發展,現在能夠讓你印象深刻(喜歡)的智能音箱產品又有幾個呢?
不能否認的是,智能音箱是趨勢,未來它也一定會給人們帶來更好更智能的體驗。但前提一定是需要其背後掌握著海量數據和算法,豐富穩定的內容服務,以及好的音質。隻有同時滿足了這些條件,才能稱之為一款好的智能音箱。
對於Google封殺Echo Show事件,筆者認為應該引起國內智能音箱廠商的警惕。近期國內數字音樂市場版權侵權案件不斷,音樂服務商之間的版權大戰硝煙再起。雖然從表麵上看這對於智能音箱市場好像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作為產品核心賣點之一的第三方內容服務平台,一旦因為版權侵權問題導致大量歌曲下架,勢必會對用戶的產品體驗造成影響(目前能做到將國內幾大主流音樂平台都植入到產品內的廠商屈指可數)。
最後我還想補充一句,對於國內很多科技公司和音頻硬件廠商,我們對智能音箱應該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你所製造的每一款產品都應該對得起智能這兩個字,而不是用來忽悠消費者的噱頭,隻有這樣才對得起市場和消費者。如果做不到真正的智能,倒不如把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做好、做精(比如產品設計、操作、聲學、音質)。
(责任编辑:阿貴)